绣好的六米清明上河图能卖多少钱

公司简介 admin 2024-02-29 09:18 10 0

致敬天下亳

(林琳老师正在作画)

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绣好的清明上河图6米能卖多少钱,其繁华锦盛、耕织岁滋,文物彬焕,自古就有“富甲黄淮”之称。《亳州志》记载:“百货辇来于雍梁,千樯转输于淮泗” “豪商富贾、比屋而居,高舸大船、连樯而集,锦幄如云、银灯不夜,游人之至者,相与接席......浃旬喧宴,岁以为常”“关东西,山左右,江南北,百货汇于斯,亦分于斯……”热闹繁华溢满文字之间。

岁月更替,时代变迁,那些承载着古代文化和历史精神的遗存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渐行渐远,及至将被岁月淹没。传承民族文化,拯救历史遗存,让亳州的历史在当代留下直观的记忆,逐渐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话题,成为亳州人迫在眉睫的历史责任。

2000年,地级亳州市建立。

2003年1月,在市政协一届三次全委会文艺组讨论会上,雅中庆主席从抢救老亳州历史文化遗产角度出发,与委员座谈商讨文史资料的编纂问题,提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亳州古城老街,以此留住老亳州最辉煌的古城风貌。

展开全文

○ 药材专业街道 —— 里仁街

○ 制鼓专业街道 —— 小牛市街

○ 干果专业街道 —— 铁果巷街

2003年12月初,政协一届四次全委会结束后,颜语先生约绣好的清明上河图6米能卖多少钱我去他那里,说承雅中庆主席委托,要搞一个类似连环画形式的图册,作为文史资料,表现和反映亳州古城的人文风貌,以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亳州历史辉煌。

亳州虽不是我传统意义上的故乡,但我成长于斯,家居于此,这块土地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所具有的英雄情怀,都使我对这座城市充满绣好的清明上河图6米能卖多少钱了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人、灿烂的古代文化,一桩桩一件件历史故事和典藉,都是中华历史上流光溢彩的华章,都伴着我在这片土地上的日日夜夜。实际上,亳州历史人文早就成为我美术创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以表现亳州名人名胜为题材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淮上明珠图》《孔子问礼图》《华佗五禽戏》以及相关题材的多幅作品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并获奖;为汤王陵、道德中宫、华祖庵、花戏楼文化广场、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庄子祠等历史遗迹创作的壁画成为社会文化记忆。通过这些创作,开阔了我的视野,成就了我的历史文化理念,积累了创作经验,并且始终保持着表现亳州名胜古迹绘画作品的创作激情。我深知“抢救亳州历史文化遗产工程”的重要性,对于这样重大题材及重要社会价值的创作任务,我毫不犹豫,毅然承担下来。

12月9日,我受邀参加了市政协召开的主席办公会议,文史委丁源副主任汇报了《亳州文史》第二辑《亳州古城风貌》的编辑方案。政协主席雅中庆、副主席李仲修、朱长芳、冀光、杨文山,办公室主任王四华,颜语先生参加研究,并通过编辑方案。

亳州市政协“抢救亳州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启动并紧锣密鼓的展开。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编辑方案获市政府通过,认为这是一项抢救亳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工程,同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2月24日,《亳州报》刊发征稿启事,向社会征集反映亳州古城风貌的老街旧巷、老字号、老商铺、名胜古迹、名人旧居文字稿件及有关历史资料。

2月28日至3月4日,我与政协文史委丁源副主任、档案局胡亚军副局长一行三人去北京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影印了明嘉靖、清乾隆、清道光、清光绪年以及民国初年编纂的《亳州志》的部分文字资料、有关老城图和名胜古迹图。

5月10日,又随政协杨文山副主席和《亳州古城风貌》部分编委成员赴陕西西安、山西平遥、大同、河南开封等地考察历史文化名城的老街旧巷,搜集了相关参考资料。

一系列的活动,为绘制《亳州古城风貌》打下了基础。

承担“画说老亳州”重任,从专业角度对我来说,不仅是对作品主题策划和绘画技能的检验,更是对作者的历史底蕴、文化品位和艺术素养的一次综合考量。我明白,完成此项重大任务,深厚的生活积累、大量的实践叠加、相对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和造型能力,缺一不可。

当时,出于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慷慨领受了任务,可是以什么样的绘画形式来“表现明清时期亳州古城老街辉煌时期的历史风貌”,甚至细节的展示,概念仍然是模糊的。

前人对亳州往昔繁华的描述,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料,如何将这些文字转换为绘画语言,直观地表现出来,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全景式的再现,无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通过深思细究,我知道需要描绘的既不是河山胜概,亦不是简单的民居建筑,而是将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通过艺术处理,编缀成神联气贯的广阔篇章,所表现的主题是对古老亳州日常生活的赞美,是亳州古代城市文明的结晶,蕴含浓厚的平民色彩,尽可能全面的、真实的、细致的描绘出文字难以尽述的形象资料,最终成为近代亳州社会一部形象化的百科全书。

同时,这些画面需要以相对写实的表现手法去表现,这样才有可能相对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风貌。既要源于生活,又不能是等同于现实生活。因此,需要撷取人们大量记忆中的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时代气息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运用以形写神的表现手法,绘成大众可以接受的画面效果。

理清思绪,仔细分析,方案所选定的绘画主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古建筑、古遗址、老店铺、老街道。

由于历史的原因,亳州市内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古老建筑都已不复存在,仅仅靠一些老年人的记忆和史书上的文字记载,还原成一幅幅实在的画面,我深感责任重大,困难很多。

2004年春夏之交,在市政协、有关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较为全面地查阅了现存有关亳州的历史资料,做好文案记录,确定采访范围。

紧张的案头工作之后,我进入了一个长时间的艰辛的创作。

最为艰苦的,是2004年的酷暑。不知道有多少次徒步或骑自行车,到亳州老城区、北关老街道、涡北老街道实地采访、写生,搜集相关资料。跑遍了亳州市区近百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单位,走进明清风格尚存的老街古巷,及残留仅存的无人关注的历史遗存。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通过居委会、社会知名人士以及朋友介绍,采访了许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把他们的回忆记录下来。

○ 徽州会馆

○ 金陵公所

○ 东观稼台

在被采访者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杨纯仁先生。杨纯仁先生的父亲杨秋鹏是当时亳州著名的中医,医术高明,在亳州声望很高。据杨纯仁讲述,他小时候经常随父亲出诊私宅大院,对一些老字号、老店铺以及大户人家的院落结构记忆很深。对南京巷钱庄的内部结构,松山堂、普庆堂、协聚和、和泰恒等店铺的经营特色,白布大街、铁果巷,里仁街等一些街巷的店铺分布等,都提供了许多翔实的口述。

有一位张姓老药商,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依然耳聪目明。新华旅馆的建筑结构,北关街道两端栅栏门的建筑结构,八步六条街附近的店铺分布以及常见的街市商业经营景象,民间交往等等情景,他都记忆清晰,如数家珍。

这些老人们,以记忆成为形象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创作源泉。

大量的采访和文字查阅工作,积累了基本的素材。使我在实际操作中有了可靠的依据。凭着多年来练就的绘画基本功,克服气候炎热、颈椎病时时发作等种种困难,开始了近一年的绘画工程。

这个过程比较艰难,先是根据叙述,画出建筑主体的平面图,确认位置后,再画正式的草图,请叙述者提出意见。增补细节,强化特点后,再画正稿。然后请熟知当时情况的“旁证”人辨认,再充实细节,直到认可。

比如咸平寺。咸平寺是当时亳州城内最大的庙宇,据1956年在藏经楼下出土石碑记载:此寺建于北魏、北齐年代,北齐称建崇寺,北宋改为咸平寺。明朝两次重修。经楼碧宇,巍然庄严,兜率千霄,气象宏伟。这座古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可惜历经战乱和社会变革已经面目全非了,地级市成立前,古寺已演变为居民大杂院,原有的建筑已经全部消失,遗迹难寻。在采访了众多的知情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完成了草图。记得当时雅主席看到后,在没有提示这是咸平寺的情况下,雅主席说:这好像是我小时候居住地旁边的一个大寺庙。原来雅主席小时候就在咸平寺附近居住。值得庆幸的是,基本还原了咸平寺概貌;遗憾的是,资料所限,全貌和细节难尽人意。

蒋家私宅是亳州行商蒋灵甫先生(非亳州八大家中的蒋姓)的私宅,建于当时较为僻静的城内西北隅,州东街北段,座东面西。由四个庭院错落组成,一色青砖灰瓦的建筑群体。其建筑风格迥异于中国传统宅院由大门到内宅一条轴线对称的模式,四个庭院各具其实用和艺术价值。蒋氏曾在此设立昌明小学,解放后易名为亳州市第二小学,1948年改为州东小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多次扩建,改大门面南,教学楼耸立,旧时庭院已无迹可寻。根据一些老人回忆,完成初稿后,请曾在周围居住的老人辨认,都很清晰地辨认出当年的庭院。

从这些实例说明这种复原式绘画还是比较成功的。根据口述还原古迹的绘画,比一般创作难上加难。其中甘苦,非寻常言。

○ 普庆堂

○ 松山堂

○ 广益书局

在完成《画说老亳州》系列画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历史建筑未能得到呈现,现在看来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比如花戏楼周围的古建筑群。我小时候在花戏楼附近居住,记得花戏楼周围有很多古寺庙建筑。解放初期,职工子弟小学西院(后改为咸宁小学,红卫兵中学,第六中学等)就设在一个很大的庙宇里,高大的殿堂是学校师生员工开会用的大礼堂。由于年代久远,已无人能完整的回忆出当时的建筑格局,成为遗珠之憾。

职工子弟小学的东院设在金陵公所。明清民国时期,各地在亳州的工商行帮会馆和公所,最多时有三十多处,金陵公所即为其中之一。为南京经营糖、纸业和杂货的客商所建。地址在花戏楼东约300米处。原为四个院落组成,院内有长廊、瞭望楼等建筑,颇具特色,后来也成为居民大杂院。历经改建,原有建筑已不复存在,仅存大门门楼一座。采访多人,也未能有较为完整的记忆,原来绘制完整院落的计划落空。现在画面展示的门楼也是根据回忆在现存门楼基础上增加细节的无奈之举,令人扼腕叹息。

姜家公馆,又称“昭武上将军府第”,位于老亳州城南门大街(今人民南路)薛家巷内,为清末民初军界显赫人物姜桂题(民间又称其姜老锅)的府邸。约建于清光绪年间1880年前后,属晚清建筑。府邸内有大小庭院十多座,房屋数百间,前呼后应上下勾联,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民国十一年,姜桂题去世,姜家逐渐走向衰落。此后,姜家公馆多为官府或军队征用。1948年初,亳州解放,姜家公馆设为人民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姜家公馆为亳县人民医院所在地。记得小时候去医院,印象是院落一进接一进,长廊复长廊,雕梁画栋,庭除敞朗,开轩面圃,百花盛开……后来成为县医院家属院。上世纪九十年代房产改革以后,那些清代老房成为私产,老房子被逐步拆除,建起了新的居民住宅。现在仅存门楼一座,为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姜家公馆就此湮灭于历史长河,无人能忆起全貌而不得不放弃了。

同样未能有人回忆出原貌的,还有李家大院(原亳州市公安局办公、监狱所在地)、耿家大院 (原亳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大院,后改成亳州宾馆),这些在建筑风格上有地方特色的历史遗迹,未能入画,也是非常可惜。

值得一提的是15米长卷《亳州老街盛景图》的创作。

在独幅画面的创作过程中,我产生了强烈的创作长卷的冲动。过去的亳州,据老年人回忆,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还要数北关老街,这些街道有一街一市的明显特点。我觉得,长卷可以较为充分地表现老亳州商业繁华面貌、展示老亳州的民风民俗。这对于我来说更具吸引力,更具挑战性。

这个想法得到政协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我选取了亳州北城门、白布大街、八步六条街、爬子巷、里仁街、江踏子、西河滩等这些具有老亳州特点的街道作为画面的主要脉络,串联这条主线上的老店铺和各色人等,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去反复斟酌,精心刻画。在认真听取了许多画家和民俗研究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充实了更多的细节,使画面更接近真实,更有生活气息。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对画稿的结构和构图作了四次大的改动。特别是在构图的处理上,耗费精力较多。中国绘画史上,采用长卷形式创作的精彩作品很多,怎样不落窠臼,让我颇费心思,经过数次推翻重构,才有了现在的这种构图形式。长卷也从一开始的6米长,逐步增加内容,改变结构,扩大延长,最终以15米长卷的形式面世。长卷采用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的方法、白描的表现形式、鸟瞰的角度,较完美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亳州老街的街景城貌、人文世态和历史风情。

○《亳州老街胜景图》局部 亳州城北门均禧门

○《亳州老街胜景图》局部 亳州北关八步六条街

○《亳州老街胜景图》局部 亳州北关打铜巷口

○《亳州老街胜景图》局部 亳州北关南京巷口

○《亳州老街胜景图》局部 亳州涡河码头江沓子

2004年6月11日,政协雅中庆主席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亳州古城风貌》第二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协副主席冀光、杨文山、文史委副主任丁源参加会议。雅主席要求,时间要抓紧、精力要集中、后勤要保障,保证在年底前完成画稿初稿。

11月初,完成了初稿,其中单幅作品36幅,6米长卷一幅。11月3日,雅中庆主席主持召开编委会成员会议,初审《亳州古城风貌》画稿。要求12月初召集亳州各界知名专家学者,会审初稿并征求意见。政协副主席冀光、杨文山,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王四华,文史委副主任丁源,市档案局副局长胡亚军参加会议。

12月10日,在市政协老干部活动室召开《亳州老城风貌》第二次审稿会。会议由政协副主席冀光主持。政协主席雅中庆、副主席朱长芳、杨文山,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王四华参加会议。会议邀请亳州市70岁以上的社会知名人士颜语、刘涛、薛仰渊、肖昆明、杨纯仁、张家柱等先生观看画稿,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并提出增补独幅画的建议。雅中庆主席要求一要尊重历史,二要点面结合,三要再次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2005年元旦,我与丁源副主任携带画稿再次到颜语、刘涛、杨纯仁等先生家中征求意见。

再次进入紧张的修改、补充画面的创作中。

2005年4月6日,完成单幅60幅、长卷10米画稿,参加第三次审稿会。在这个会议上我阐述了自己对原画册名称为《亳州老城风貌》的看法,认为这个题目大于现有内容,编委会同意画集易名为《画说老亳州》。

2005年7月28日,第四次审稿会在丽都大厦会议室召开,雅中庆主席主持会议。这时,单幅画已经增至72幅,长卷增至13米。政协副主席冀光、杨文山,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王四华,颜语、刘涛、杨纯仁、胡亚军、丁源等参加会议。

画稿经过会议审定确认。

又经过几个月的伏案劳作,2005年11月11日,完成72幅单幅画面的创作。12月19日,完成15米长卷《亳州老街盛景图》的绘画创作。

编委会成员审定通过全部画稿。当时,雅中庆主席、副主席冀光、杨文山,文史委副主任丁源以及在场的其他工作人员,看后赞不绝口,表示对画稿非常满意。

作为一个有着自主创作和独立精神的画家,听取多方意见,反复修改,直至推倒重来,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过程,但为了使作品趋于完美,我不厌其烦,数易其稿,呕心沥血,历时两年,最终以“领导认可,专家点头,群众拍手”的标准,完成了75幅独幅画、以及15米长卷的创作任务。作品较为完整的表现了亳州老城的历史风貌,观赏品读那些已经逝去的、极具亳州特色的老字号店铺,繁华的商业街道,公馆会馆,庙宇古迹的风韵,几年来的辛苦全都凝结于15米长卷之中了。

宏大的场面,数千名人物,数百栋建筑,再现了老街屋宇高低错落,大街小巷车水马龙,行商坐贾比肩而立,贩夫走卒联袂接踵的蔚为壮观的繁华场景。艺术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亳州老街的街景城貌、人文世态和历史风情。《亳州老街盛景图》被政府和百姓誉为“亳州的清明上河图”,给亳州的历史留下了一个主题性的画面,也给后人了解亳州研究亳州提供了一个艺术佐证。

○ 《亳州老街胜景图》局部 药业经营场景

○ 《亳州老街胜景图》局部 商铺开业场景

○ 《亳州老街胜景图》局部 日常生活场景

这项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2005年12月29日上午,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健审看75幅绘画正稿和15米长卷《亳州老街盛景图》,同意将画册定名为《画说老亳州》。对这项工作给予极高评价并表示支持尽快出版。编审委员会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

12月29日下午,亳州市委书记邵国荷最后审定《画说老亳州》,对市政协这项创新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为画册作序。市委副书记刘振宏及编审委员会全体同志参加会议。

2006年元月,我又承担了《画说老亳州》的画册设计工作。从画集封面到版式设计,力求装帧设计与表现内容的完美统一。我未及喘息,又埋首于设计,历时近三个月完成了设计任务。

○ 《画说老亳州》页面设计 大观楼

○ 《画说老亳州》页面设计 湖广会馆

○ 《画说老亳州》页面设计 培英书院

○ 《画说老亳州》页面设计 蒋氏私宅

安徽省政协主席方兆祥为画集题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为画集题写书名。

2006年5月,安徽人民出版社批准正式出版书号,《画说老亳州》出版发行。

画册的出版完成了一代亳州人的夙愿。

○ 《画说老亳州》第一版的封面设计(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 《画说老亳州》第二版的封面设计 (黄山书社出版)

那是一个个艰苦的白天和酷热中的难眠之夜,我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布满青苔的屋檐、厅前班驳的石鼓、颜色脱落的红色门柱,须发尽白的老人的喃喃细语,都在宁静中追忆着过去,话说着从前。正是这些“引车卖浆流”“贩夫走卒”,创造着中华的历史、亳州的历史。也正是从他们那苍老的声音中,我听到了历史的涛声,看到了沧海桑田,感觉到了草根阶层对这块古老土地的虔诚、对历史英雄的崇拜,看到他们虽老弥坚的对这块土地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去追寻、保护、探索古文化,就是为了保存那些渐行渐远的遗址和遗风。传承历史,也就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承了我们最为珍贵的心灵记忆。作为一个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圆满完成承载着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画说老亳州”,不仅是完成了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一项重任,满足了大众对纪录历史传承城市文化的需求,也是我不可推御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政协亳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征文)

林琳简介

来源:顶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

携手并进、共创精彩|亳州文旅集团招商宣传片

评论区